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平台优势与资源效能,进一步激发师生在水声工程领域的科研创新热情,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水声工程专业前沿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深度融合,经中心研究决定,启动本年度海洋信息创新实验室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
本次科技创新立项以“聚焦前沿、服务需求、鼓励创新、注重实效”为核心宗旨,紧密围绕水声工程专业核心领域与关键技术方向,支持师生开展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及应用价值的科研创新项目。通过立项资助,搭建师生协同创新平台,强化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有机衔接,提升师生解决水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我国水声工程事业发展储备创新成果与人才力量。
二、立项对象
教师项目:在职教师(含实验技术人员)均可牵头申报,鼓励跨科室、跨专业组建团队联合申报。
学生项目:在读研究生(硕士、博士)、本科生(建议以团队形式,由1-2名教师指导)均可申报,优先支持具有科研基础或参与过相关学科竞赛的学生团队。
三、重点立项方向
结合水声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需求,本次立项重点围绕以下方向(但不限于):
水下无人“蛛网”侦察探测系统:借鉴“蛛网”的“多点布控、全域联动” 特性,通过部署多台小型化水下无人平台,形成覆盖特定海域的“感知网络”,实现对水下目标的实时探测、精准定位、轨迹跟踪与信息回传,解决传统单平台水下侦察“覆盖范围有限、探测盲区多、抗干扰能力弱”的痛点。
机动式立体水下综合探测通信网络:融合水声工程、无人机动控制、立体组网、多源信息交互技术,构建的动态化、立体化、一体化水下感知与通信体系。其核心设计逻辑突破传统水下网络“固定部署、平面覆盖、功能割裂”的局限,通过“空-水-底”多维度机动平台协同,实现水下探测与通信功能的深度耦合,形成“全域可动、立体覆盖、按需响应”的水下信息处理中枢,解决复杂海洋环境下“探测盲区大、通信链路弱、动态适应性差”的行业痛点。
基于边海石油平台和细长柔性线缆布放技术的水下防御数智长城—未来水下无人作战应对构想:通过水声探测、智能感知、协同控制等技术,实现对边海石油平台周边水下区域的动态监测、威胁识别与协同应对,为未来水下无人作战防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东海黑潮锋面三维感知赋能的水下作战决策系统:聚焦东海黑潮锋面这一关键海洋环境要素,融合水声探测、三维环境感知、智能决策等技术,构建 “东海黑潮锋面三维感知赋能的水下作战决策系统”。
“魔方”水下目标追踪系统:借鉴魔方 “模块化组合、多维度联动、灵活适配” 的核心特性,融合水声探测、多平台协同控制、智能轨迹预测等技术,构建由可灵活组合的探测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组成的一体化追踪体系。
四、申报要求
项目创新性:申报项目需具有明确的创新点,在理论、技术、方法或应用方面有别于现有研究,能体现水声工程专业的前沿探索或实际应用需求。
可行性分析:项目方案需科学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充分考虑现有实验条件、师资力量及时间周期,确保在立项周期内可实现预期目标。
团队配置:教师项目团队需具备与项目相关的科研基础和技术能力;学生项目团队需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需熟悉项目领域,能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与资源支持。
成果要求:项目需明确预期成果形式,如学术论文、专利申请、技术方案、原型样机、软件著作权、实验教学案例等。
申报材料:申报人需填写《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创新立项申请书》(以下简称 “申请书”,见附件1),并附相关支撑材料(如前期研究成果、专利证书、学科竞赛获奖证明等,复印件需加盖公章或指导教师签字确认)。
五、申报与评审流程
材料提交:申报人需于2025年10月25日 17:00 前,将电子版立项申请书(PDF 格式,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姓名”命名)发送至中心指定邮箱:zhangshujuan@hrbeu.edu.cn。逾期提交视为无效申报。
资格审查:中心办公室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及申报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通过的项目进入评审环节。
专家评审:中心将组织水声工程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采用“材料评审” 的方式进行评审。评审专家将从项目创新性、可行性、团队能力、预期成果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拟立项项目及资助等级。
结果公示:拟立项项目名单及资助金额将在中心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3 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需以书面形式(附异议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向中心办公室提出,中心将对异议情况进行核实并反馈处理结果。
立项批复:公示无异议后,中心正式下发立项通知,明确项目负责人、资助金额及执行周期。
六、项目管理与支持措施
经费支持:中心将根据项目评审结果,为立项项目提供专项经费资助(5000-10000元/项),经费使用需严格遵守中心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主要用于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实验测试、文献资料等。
资源保障:立项项目可优先使用中心的实验平台、仪器设备及文献资源,中心将协调相关科室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与技术支持;对于涉及大型设备使用的项目,中心将安排专人协助操作与维护。
过程管理:项目执行周期为1年,在结题时,项目负责人需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及相关成果证明材料,由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
成果推广:中心将对优秀立项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评选或学科竞赛;鼓励将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纳入水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七、联系方式
中心办公室:张老师 联系电话:18946167139
电子邮箱:zhangshujuan@hrbeu.edu.cn
请各相关单位积极组织申报,广大师生认真准备材料,确保本次科技创新立项工作顺利开展。如有疑问,请及时与中心办公室联系。
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2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