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立项年份 | 2015 |
通过验收年份 | 2015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殷敬伟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周天/13895736718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zhoutian@hrbeu.edu.cn
所在学校名称:哈尔滨工程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刘嘉南/0451-82519657
二O二一年一月六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2015年获批建设以来,一直遵循最初的发展定位和教学理念,在过去5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个定位和理念是符合学科发展实际的。
本年度处于2014版大纲与2019版大纲的过渡阶段,新的培养方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梳理,以建设“大声学”实验教学平台为核心,探索了第一家国内高校的以“水声”为主体,带动电声、超声、空气声、环境声等方向教学内容建设;构建了声、电并举的多个课程群,设计了与“声学信息系统”匹配的课程体系,梳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 实验教学基本情况
新增专业及人时数。学院原有“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和“水声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今年新增“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因此,中心的实验教学全面涵盖了2016级到2020级本科生1318人,总的人时数是57416。以及2018级到2020级研究生646人。
实验课类型及学时。本年度开设了12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156个实验项目,非独立设课的实验课21门,206学时。本年度制定的2019版大纲,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梳理,实验名称也略有修改,但实验类型基本没变,仍然以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渐进为目的,设为验证型、演示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四大类。
支撑毕业设计。中心承担了2016级229名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实验环节工作。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科研项目的是168项、自拟题目59项、生产实践2项,其中仿真项目204项,硬件项目25项,属于前瞻性研究的110项。受疫情影响,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大部分改为软件仿真项目。实验中心克服各种困难,为选择硬件项目的师生提供所需的仪器和平台,圆满地完成了毕业设计。
研究生实验教学和研究。中心承担的学院硕士研究生实验课程有水声计量测试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其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与应用、DSP原理与技术、水声扩频通信技术等5门课程,合计1000余人时。同时,中心随时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支撑论文的实验研究任务提供仪器、平台和开放指导。
2. 科技创新基本情况
中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是:降低科技创新门槛,以兴趣引导作为入门,以学生科技立项和日常科普活动为基础,以重大学生科技赛事、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学生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为显示,以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追求目标。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科技创新需要点滴积累,扎实的基础工作,下面总结一年的创新工作内容。
选修课。本年度继续开设了《电子设计科创活动》和《声学应用科创活动》两门选修课,各24学时,在第5、6学期开课,春季学期的课程由于疫情原因,全部改为线上进行,为了降低线上对学生科创活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影响,教师采取研讨式为各科创小组单独授课,增加仿真环节的工作量和难度,尽量模拟真实环境。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培训。秋季学期,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的培训内容仍然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模数混合电路、MSP430单片机、汇编语言、VHDL语言、Verilog语言以及一些常用EDA软件的使用、实验室制板流程等,但根据
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培训次数减少等因素,对培训内容的重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培训规模。中心共组织了8次日常培训讲座,每次参加培训同学在80人左右,累计培训约3000人时。
参赛规模。本年度引导型立项学生参与率均为100%,普通型立项学生参与率为42%。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共参赛129人,其中,2017级参与19人,占总人数比例14.73%,比往年有很大的提升。
指导教师。学院构建了以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学生科创导师三支育人队伍的指导教师团队,共组织21名教师和8
学生科创导师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技术指导、设备指导、思想指导上的育人功效,抓准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培养定位,以水声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及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为依托,组织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竞赛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渐进式升级。极大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工作质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图1 水声工程创新实验室日常培训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 学生升学就业
今年学习成绩优秀的保研学生54人,创新能力突出的保研学生7人,共61人,均提前进入指导教师科研团队学习并参与科研项目。毕业生升学率达到了100%,研究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其中一个女生寝室,四人平均分88.72,三人分别保研至本校、中科院、西工大读研,一人申请出国深造,实现了全寝无考研顺利升学。
2. 水声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工科专业招生
全面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和国际一流大学标准,构建水声特色专业知识体系。2019版教学大纲今年开始逐步实施,调整后的培养方案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行业需求,具有鲜明的水声特色。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约13学分,除实验课教学学时之外,设置了研讨环节。同时,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有效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实现课外学时与课内学时1:1配套,为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和交流互动,提高专业学习效果做了最少建议学时。
2020年水声学院新开设海洋信息工程专业,依据培养目标,对实验中心在相关实验项目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坚持“课程思政为引领,以电子信息工程为主,兼顾水声特色”的知识架构,全面梳理了专业平台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整合了三个专业的实践课程,如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声呐系统综合实验、声学工程与应用实验、声呐系统分析实验等等,更系统地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验中心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前沿阵地,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是高校每个部门、每位教师肩负的重大任务,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中心教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与课程学习、创新实验、科研攻关等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使教书育人具有时代特色,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提高站位,以知促行,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好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观,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2 中心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3. 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流水声工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是殷敬伟主任等成员对实践教学体系多年研究的成果。以“大声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核心,通过深度科教融合、重构课程体系、拓展专业面向、推进国际化办学等方法,提出了“科研一线穿”的本科生全程科研贯穿培养理念,构建了“理论实践互耦、专业实验进阶、主次兼容并包、声学系统设计”四条主线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打造了“以实验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为目的的‘螺旋式’教学模式”和以“实践能力提升分步走为指导的‘递进式’培养新模式,贯通了“开放共享,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途径。
4.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文件,中心坚持以目标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建设一流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
中心以国家级“金课”《水声学》核心专业课建设为抓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与教学仪器;注重MOOC等教学手段并打造品牌课程,推动国内水声工程人才培养总体水平提高;并以精品课程为辐射点,带动相关课程群其它课程共同进步,实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省级线下一流课程并推荐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吴英姿教授和张淑娟老师主讲的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实践课程,2018年开始校品牌课建设,经过4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课程内容既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又兼具水声工程特色。设计项目全部来自水声科技成果提炼的声呐电子系统电路。学生组队分工完成。实施全过程师生联评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撰写科学论文的水平,使学生获得全面的专业训练。
《振动与声基础》申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张揽月教授主讲的 “振动与声基础”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讲授振动与声的基本知识,涉及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问题,使学生认识声学在不同领域的重要应用、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摸不着听得到的声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随机信号分析》申报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雪莉教授主讲的该课程定位定位国内水声工程领域的一流专业核心课程,全面渗透水下电类、声类、非声类随机信号的特性及分析方法,并通过丰富试验数据加以分析和演示验证。
《数字信号处理》获批校级品牌课程建设。李秀坤教授主讲的该课程,将省级虚仿项目《声呐信息与系统虚拟实验》与省级教改项目《“三层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设计项目》的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构建了水声工程专业特色的品牌课程。
4. 水声工程特色教材建设
《声呐电子系统设计导论》正式出版。周天教授主编的水声科学与技术丛书,该教材以工程水声学、信号处理理论和电子电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点分析如何将声纳系统的技术指标分解为分机指标,再提出电子系统实现方案。书中给出了丰富的科研实例,可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实验教材。
《水中静态目标声散射信号分析》正式出版。李秀坤教授主编的水声科学与技术丛书,该教材系统而深入的介绍了水中静态目标声散射机理的主要理论及其信号处理算法,结合目标散射的实验结果,建立了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框架。本书可供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水中目标声散射理论及实验研究的教材。
《声学实验基础》初稿完成。陈洪娟教授主编的教材,是围绕2019版培养方案中的声学工程与应用实验教学内容,适合本科初级阶段应用的声学实验课程。以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知识为主,向学生传授专有名词、概念、定义、规律定理、原理、设备使用方法、参数测试方法、注意事项等,建立以实验为手段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模式,从而形成创新能力。
图3 《声呐电子系统设计导论》、《水中静态目标声散射信号分析》正式出版
《声呐系统综合实验教程》完成部分初稿。吴英姿教授主编的教材,是与《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教材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水声)、水声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重点在系统层面阐述声呐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案、调试方式、测试技术等,并突出水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的前沿性。本教材有望填补国内声呐电子系统专业实验类教材的空白。
5. 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斐然
2020年学生科技创新覆盖率及获奖数量显著增长。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
共有300余名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其中179人获得了奖励证书,发表论文45篇,获得专利22项。获国家级特等奖2项,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8项,国家级三等奖5项,全国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16项,省级二等奖24项,省级三等奖16项。其中,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创造学校历史;第九届海洋航行器装备设计与制作大赛国家特等奖2项,为中心首次。详细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
图4 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
图5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2020海洋装备创新赛
图6 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团队
表1 2020年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 比赛名称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比赛时间 |
1 | 2020全国海洋智能装备创新大赛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2020海洋装备创新赛 | 基于仿生算法的无缆航行器 | 国家级特等奖 | 8月 |
东风号多功能水下探测ROV | 国家级特等奖 | 8月 | ||
蓝鲸水下观测机器人 | 国家级一等奖 | 8月 | ||
智能图像采集两栖航行器 | 国家级二等奖 | 8月 | ||
2 | 中国机器人大赛 | 水下机器人--水下作业 | 国家级一等奖 | 11月 |
3 | 第八届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 | 基于TRIZ理论的复合改性超疏水吸油海绵 | 国家级一等奖 | 10月 |
水质监控一体化中心 | 国家级二等奖 | 10月 | ||
基于TRIZ理论的高精度自导航黑匣子搜寻引导声纳 | 国家级二等奖 | 10月 | ||
基于TRIZ理论的分布式水下目标定位导航系统 | 国家级二等奖 | 10月 | ||
基于TRIZ理论的跨介质水下定位导航系统 | 国家级三等奖 | 10月 | ||
高精度轻量化的工业核心产品 | 国家级三等奖 | 10月 | ||
基于TRIZ理论Able编程教育机器人 | 国家级三等奖 | 10月 | ||
4 |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 深海装备护航者—— 助力全球海洋设备精准回收 | 全国金奖 | 11月 |
5 |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 | 全国二等奖1项, 优秀奖1项, 省级一等奖2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4项 | 11月 |
6 | “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 一种基于海豚叫声的仿生隐蔽水声通信机 | 全国二等奖 | 8月 |
基于多波束声纳的海底管道泄漏检测仪 | 全国二等奖 | 8月 | ||
7 | 2020年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 ———— | 全国二等奖 | 5月 |
8 |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 智能云端空气质量监测机器人 | 全国三等奖 | 9月 |
9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深海装备护航者——助力全球海洋设备精准回收 | 全国铜奖 | 12月 |
10 | 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 ———— | 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 10月 |
11 | 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 | ———— | 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 6月 |
12 | 第五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 防疫卫士—智能分布式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省级一等奖 | 7月 |
自动追光系统 | 省级一等奖 | 7月 | ||
短距红外水体污染物监测装置 | 省级二等奖 | 7月 | ||
13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北区赛暨第四届东北地区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 防疫卫士—智能分布式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省级一等奖 | 7月 |
自动追光系统 | 省级二等奖 | 7月 | ||
14 | 第六届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声罗盘——国内跨介质水下定位导航系统开创者 | 省级一等奖 | 8月 |
声智寻——高精度自导航黑匣子搜寻引导声纳 | 省级二等奖 | 8月 | ||
深海装备护航者——系列水下声学释放器 | 省级二等奖 | 8月 | ||
智慧电梯——非接触式交互系统 | 省级二等奖 | 8月 | ||
蔚蓝组网——多信制水声通信浮标 | 省级三等奖 | 8月 | ||
15 | 第十二届工银融e联“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深海装备护航者——系列水下声学释放器 | 省级二等奖 | 8月 |
声智寻——高精度自导航黑匣子搜寻引导声纳 | 省级三等奖 | 8月 | ||
16 | 2020年第36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 | 二等奖9项 | 2月 |
17 | 2020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黑龙江省级赛 | 智能水下组网——打造海底物联网 | 省级三等奖 | 6月 |
18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黑龙江赛区省级选拔赛 | 深海自容式水听器——国产自主深海智能化探测装备领航者 | 省级三等奖 | 7月 |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中心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目标,着力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品牌课建设、教学方式方法、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为行动指南,积极组织基础声学课程群、电子技术课程群和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实验教学建设工作,支撑构建“声学信息系统”核心主线,以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
国防特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课上、课下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电子设计科创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学术型研究生学科文化认同研究
表2 2020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备注 |
1 | 研究生特色教材《海洋生物声学信号处理》建设研究 | 2020 |
2 | 基于科研团队平台提升水声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 2020 |
3 | 特色“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行业需求牵引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 | 2020 |
4 |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一体化的应用研究 | 2020 |
这些项目都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基础上深刻思考人才培养问题方面的实践积累。
校级教改项目结题3项。
表3 2020年教学改革项目结题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备注 |
1 | 电声传感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 | 2019 |
2 | “模拟电子技术II实验”课程研究与探索 | 2019 |
3 | 创新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 2019 |
教学专利申请,保护知识产权。
中心注重水声工程领域的教学专利申请,保护知识产权,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中心完成了《基础声学实验教学系统》、《换能器设计制作实训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进入试用反馈阶段,已申报软件著作权;今年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分别为《声波基本要素的测量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电磁波虚拟装置仿真实验软件》。
图7 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
自研仪器“耦合腔实验装置”投入使用。
中心自研实验装置一套--耦合腔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声学脉冲测试技术,利用先进的水声换能器及其配套测试设备,在有限空间中完成水听器测试项目,解决在高静水压下工作的标准水听器灵敏度的精确校准问题。该装置稳定可靠、技术先进、小巧便携、易于操作,适于教学和初学者使用。应用于声学计量仪器设备认知实验,水声换能器的耦合腔校准实验等实验内容。
2020年完成2套,并计划推广至海军潜艇学院。合计4.8214万元。
图8 耦合腔实验装置
发表教改论文2篇,见表4。
表4 2019年发表的教育改革论文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刊物 | 卷 期 |
1 | 模块化声呐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张淑娟,田野,周天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20年第341期 |
2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杨友福,周天,张淑娟等 | 实验室科学 | 录用 |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20年度,中心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累计经费5146.54
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累计经费407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累计经费2371万元,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2项,经费330万元,具体情况详见表(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以上科研项目支撑本科毕业设计40余项,支持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各类大赛15项。
中心成员的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科技类论文59篇,其中SCI检索31篇,EI检索28篇。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的人才队伍设主任1人,常务副主任1人,副主任3人。中心固定人员30人,兼职人员2人,流动人员15人。固定人员中,包括教学人员10人、研究人员16人、技术及管理人员4人,正高职19人,副高职8人,中级3人,高级职称占63.3%,博士化率86.7%,老中青梯队结构比较合理。且有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万人计划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黑龙江省杰青3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8人,24人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经历。所有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或理论及实验课程授课、或组成创新指导团队,形成一支专业教学和创新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两手都强的教师队伍。
流动人员包括校内兼职人员、行业企业人员、国内校所校企合作人员等。本年度中心继续聘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声学所、中船重工第715研究所、南京大学、中船工业721厂、哈尔滨工程大学等7家单位的专家为中心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心采取教学、研究人员为主,管理人员为辅的队伍结构,既能保证中心的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又能保证实验室日常运行的安全卫生,确保安全责任事故零概率发生。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中心的建设首先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中心的教师队伍是一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补、骨干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非常重视实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学习、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开展教育教学的广泛交流,引进实验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实验教师培训、仪器展览、学术讲座等,开阔眼界,丰富技能,勇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老教师传帮带,共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杨德森院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刘铁同志荣获“全国最美辅高校导员”称号;
殷敬伟团队荣获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国防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刘凇佐团队荣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乔钢荣获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9 杨德森院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图10刘铁同志荣获“全国最美辅高校导员”称号
图11 刘凇佐团队荣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证书
图12 乔钢荣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 鼓励培训交流,吸呐先进思想,提升教学水平
中心有计划地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培训、参加国际会议,扩大视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国内外交流并未减少,采取线上方式实现了多次国际交流。
2020年,张淑娟老师参加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0月在杭州举办的主题为“新工科背景下的一流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论坛。
图13 中心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论坛
中心主任殷敬伟教授主持召开了第二届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研讨会、杨德森院士支持召开2020海洋信息国际论坛、乔钢教授主持召开第二届中巴海洋信息研讨会等。疫情环境下,探索线下结合线上和直播同声传译新模式。中心教师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开阔了中心教师的视野,提高了中心的知名度。
图14 2020海洋信息国际论坛
图15 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研讨会
图16 中巴海洋信息研讨会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导向,完善的实验教学基础项目,本年度在原有校级虚拟仿真项目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截止2020年底,中心共建成国家级虚仿项目1项、省级虚仿项目2项。虚拟仿真项目的应用拓展了水声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延伸了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推动了中心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运行有效的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
中心网站为网络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模块提供开放的平台,包括国家精品课资源共享课《水声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及微课《探海利器—声呐》,以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声波基本要素的测量与分析实验》、省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复杂海洋环境中的声纳被动探测性能仿真实验”、上线慕课课程“振动与声基础”、“随机信号分析”等的链接和入口。
中心网站随时更新各种实验教学相关的资源库,教师或学生管理员可以随时上传实验课程教学电子教案或授课PPT、实验指导书或讲义、虚拟仿真软件及案例、常用仪器实验操作使用说明书、常用器件手册,学生随时上网自学、预习准备、下载有关的实验教学内容资源。
实验中心网站 http://uaeetc.hrbeu.edu.cn/15/list.htm。
中心网站随时发布各种赛事通知,报道中心活动新闻,科普讲座,创新创业培训讲座等,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方便快捷。
中心继续实施实验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实验课授课需提前一周预约和网上公示,学生上课必须刷卡签到,实时在管理平台上显示记录,便于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统计。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中心的所有实验教学资源均面向全校开放运行,学生及教师可以预约后直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和创新活动。教学实验室对各年级学生开放超过5000人次大约2.5万人时,对研究生开放约100人次300学时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促进了中心的开放共享。
根据水声工程学科的专业培养要求,实验课程的项目中很多需要进行水槽和水池实验。学院规定,水声实验楼的水池和设备免费为学生使用,并且要保证教学时间。水声实验楼现已成为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实验场地。本年度本科生使用消声水池、信道水池、混响水池、压力罐、水洞等设备累计20人次,超过40天,累计195人次。研究生使用实验设施完成了近300天的科研实验。学生的科学实验研究能力明显提高。
中心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心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安全须知》、《实验室安全技术规程》、《电烙铁使用安全须知》等规章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申请进入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签署《安全责任承诺书》,确保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并且做到安全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强化中心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已经达到了自觉遵守,专人负责,人人有责的程度。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 科普活动。
自2019年9月中国声学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次科普教育活动,本年度接待了德强中学初二(11)班学生,中心教师通过音叉、纸电话等简单的实验道具,带领学生操作声学实验仪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验中通过仪器、数据定量地将声学原理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声学物理现象的机理,加深对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图17 科普教育活动
2. 对外交流。
2020年10月27日,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副政委周桂韧、教科处副处长李毅、海洋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马丽娜、海洋科学与技术系讲师陈羽、王建、陈雯等6人来学院调研交流,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朴胜春教授陪同参观了重点实验室水池、实验中心,李磊同志为其介绍了实验中心的概况和教学情况。
2020年11月29日,参加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论坛的会议代表10余人参观了重点实验室水池、实验中心。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1、水声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洋信息工程新工科专业开班招生。
原文链接:http://news.hrbeu.edu.cn/info/1141/10828.htm
2、杨德森院士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原文链接:
http://news.hrbeu.edu.cn/info/1141/64988.htm
3、“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
原文链接:
http://news.hrbeu.edu.cn/info/1015/5301.htm
图18 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4、刘铁荣获2020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ObXCpmUlaxUnWnvGJ0SdMA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1、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一流水声工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2、2020年1月吴英姿教授主讲的“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评为黑龙江省线下一流本科生课程,并推荐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3、2021年3月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受疫情影响,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各位教指委委员首先肯定了一年来的实验室工作和成绩,同时提出了宝贵意见,包括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突出水声工程特色、打造水声品牌大赛等建议,在下一年度的工作中,中心将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图19 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持续加强。
中心始终坚持以本为本,以学生为本,只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有利的,教师都不惜代价去做。多年的育人实践发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是只学好专业课就可以建立起来的,比如学生对实验课的轻视、创新中的急功近利等等。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问题,落实到如何做好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发挥教师在塑造学生三观的关键作用。
中心实验室是培养人才、进行科研的场所,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阵地。但是如果只注重实验研究而忽略人文建设,发挥的作用和自身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健全完善的人文教育体系可以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
2. 加强高校间声学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发挥水声特色,打造水声学科特色创新创业项目。目前,中心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特色,但品牌效应不强。在2021年,将进一步加强与海洋信息相关高校的交流,着力打造具有水声学科特色品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建议借助声学教育分会平台,积极开展高校间的互访、学习、培训、合作等交流,取长补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相互借鉴。
1. 2019年12月,学校正式印发《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
该文件的印发,加强了学校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
2. 管理规范,服务细致
通过制度化建设,学校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在“开放实验项目”和“实验技术项目”的立项申报、中期考核、结题验收等环节,均按照制度和工作流程执行,高效地促进了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校本科生院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调研考察、签署协议、试验场地建设、实验教学开展做到了定期检查和巡视。
3. 经费投入有保障,使用过程督管严格
学院的水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水声)、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分别获批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
学校在中心建设经费投入上,不仅在行政事业费中严格要求预决算必须达到一定占比,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性建设,而且通过政策倾斜与设置专项经费加大对示范中心的实验条件建设,而在经费使用过程,严格做到了:立项有专家评审、招投标有统一管理、实施有时间节点的考核、验收有专项评估,确保了各项经费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制度执行和使用,保证了资金利用效率。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中心对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上一年度的规划,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下一年度的发展思路是贯彻中心教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引领,科教一体,产教融合,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其中。
1.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推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前期的课程或者案例,如何将我们的专业课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怎么样在课程里面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体现在我们课程的内容里面去,拟计划遴选课程知识点,课程的对象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和方式,采用以人为本的方式来建设课程。
2. 继续加强自研实验设备建设。
2020年度耦合腔实验装置成功研制并进行了推广,下一年度继续投入研究,提高设备性能,扩大推广面,并促进其他自研设备在相关高校的试用。
3. 以学生为本,调整实验项目内容,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在大声学建设理念下,积极拓展空气声学、消费电子声学等实验室拓展演示项目,本年度进行了具体实验项目的设计。2021年2019版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本,调整实验项目内容。注重引导强化顶层设计思想,弥补碎片化的知识传递的缺陷。中心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尤其是线上资源的建设,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课程。
4. 注重学生专业科创指导。
2020年及以前,中心在很多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1年计划全方位开展海洋信息工程相关的科创活动,注重学生在水声工程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5. 继续加强科普教育,发挥中心在基础教育的作用。
发挥中心科普教育平台的作用,计划制作科普宣传动画片一部,对水声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科普宣传。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所在学校名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管部门名称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uaeetc.hrbeu.edu.cn/ |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楼 | 邮政编码 | 150001 | |||||
固定资产情况 | 固定资产22361.04万元,其中科研经费投入20101.78万元,教学经费投入2259.26万元。 | |||||||
建筑面积 | 11650.98㎡ | 设备总值 | 22361.04万元 | 设备台数 | 6705台 | |||
经费投入情况 | 实验室运行维护及实验耗材10万元;学科竞赛、各类创新项目、创新中心运行及相关耗材5万元;教改研究18.5万元;设备更新及自制设备110万元。 |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 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 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148.5万元 |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殷敬伟 | 男 | 1980 | 正高级 | 主任 | 技术 | 博士 | 国家级人才 |
2 | 周 天 | 男 | 1980 | 正高级 | 副主任 | 技术 | 博士 | 国家级人才 |
3 | 陈洪娟 | 女 | 1969 | 正高级 | 副主任 | 教学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4 | 吴英姿 | 女 | 1964 | 正高级 | 副主任 | 教学 | 博士 | |
5 | 张淑娟 | 女 | 1982 | 中级 | 副主任 | 教学 | 硕士 | |
6 | 杨德森 | 男 | 1957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院士 | |
7 | 李 琪 | 男 | 1958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8 | 孙大军 | 男 | 1972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国家级人才 | |
9 | 李秀坤 | 女 | 1964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0 | 黄益旺 | 男 | 1975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1 | 生雪莉 | 女 | 1977 | 正高级 | 教学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2 | 乔 钢 | 男 | 1974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3 | 时胜国 | 男 | 1973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4 | 方尔正 | 男 | 1974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5 | 刘凇佐 | 男 | 1986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6 | 蓝 宇 | 男 | 1974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7 | 高俊奇 | 男 | 1985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8 | 陈永耀 | 男 | 1981 | 正高级 | 教学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19 | 张海刚 | 男 | 1981 | 正高级 | 教学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20 | 张揽月 | 女 | 1974 | 正高级 | 技术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
21 | 滕婷婷 | 女 | 1982 | 副高级 | 教学 | 博士 | ||
22 | 勇 俊 | 男 | 1974 | 副高级 | 教学 | 博士 | ||
23 | 梅继丹 | 女 | 1983 | 副高级 | 教学 | 博士 | ||
24 | 田 野 | 男 | 1978 | 副高级 | 教学 | 博士 | ||
25 | 韩 笑 | 男 | 1988 | 副高级 | 技术 | 博士 | ||
26 | 王文芝 | 男 | 1965 | 副高级 | 技术 | 学士 | ||
27 | 李 磊 | 男 | 1980 | 中级 | 管理 | 硕士 | ||
28 | 田宝晶 | 女 | 1975 | 副高级 | 管理 | 博士 | ||
29 | 徐利锐 | 男 | 1981 | 中级 | 管理 | 硕士 | ||
30 | 杨友福 | 男 | 1982 | 中级 | 管理 | 博士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刘铁 | 男 | 1983 | 副高级 | 无 | 技术 | 硕士 | |
2 | 张羽鑫 | 男 | 1996 | 中级 | 无 | 技术 | 硕士 |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内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1 | 何元安 | 男 | 1963 | 正高级 | 中国 | 中国船舶集团系统工程研究院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801-202101 |
2 | 杜占军 | 男 | 1958 | 正高级 | 中国 | 中船集团沈阳辽海装备有限公司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801-202101 |
3 | 胡兵 | 男 | 1968 | 正高级 | 中国 | 中船集团宜昌海声科技有限公司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801-202101 |
4 | 李桂娟 | 女 | 1964 | 正高级 | 中国 | 中船集团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801-202101 |
5 | 李海森 | 男 | 1962 | 正高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6 | 朱建军 | 男 | 1981 | 副高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7 | 徐超 | 男 | 1982 | 中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8 | 陈宝伟 | 男 | 1979 | 副高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9 | 杜伟东 | 男 | 1984 | 中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10 | 郭龙祥 | 男 | 1976 | 副高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11 | 朱广平 | 男 | 1980 | 副高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12 | 娄毅 | 男 | 1987 | 中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13 | 齐滨 | 男 | 1985 | 副高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14 | 李理 | 男 | 1987 | 中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15 | 陈文剑 | 男 | 1982 | 副高级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1901-202112 |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1 | 韩杰才 | 男 | 1966 | 正高级 | 主任委员 | 中国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外校专家 | 1 |
2 | 杜栓平 | 男 | 1970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五研究所 | 企业专家 | 1 |
3 | 王月兵 | 男 | 1963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中国计量大学 | 外校专家 | 1 |
4 | 刘晓宙 | 男 | 1966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南京大学 | 外校专家 | 1 |
5 | 侯杰 | 男 | 1972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专家 | 1 |
6 | 李琪 | 男 | 1958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校内专家 | 1 |
7 | 周天 | 男 | 1980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校内专家 | 1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
专业名称 | 年级 | |||
1 | 电子信息工程(水声) | 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 | 651 | 34962 |
2 | 水声工程 | 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 | 646 | 28424 |
3 | 海洋信息工程 | 2020级 | 21 | 0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 177个 |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 156个 |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12门 |
实验教材总数 | 3种 |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 2种 |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 179人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45篇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22项 |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 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课上、课下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电子设计科创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 张淑娟 | 田野、吴英姿 | 2020年-2022年 | 2.0 | a | |
2 | 结合虚拟仿真平台的面向复杂海洋环境的声纳探测性能分析实验 | 韩笑 | 殷敬伟、 生雪莉 | 2019年-2021年 | 2.0 | a | |
3 | “三层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设计 | 李秀坤 | 梅继丹 | 2019年-2021年 | 2.0 | a | |
4 | 国防特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高明生 | 2020年-2022年 | 2.0 | b |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项目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项目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基于的水听器及阵列标准技术研究 | KY10500180067/J051318001 | 李琪 | 尚大晶、唐锐、孙俊东 | 201801- 202012 | 70 | 国防技术基础 |
2 | 基于柔性海管平台的小型化三轴TMR磁传感器及目标磁探测技术 | KY10500190138/J2019027 | 高俊奇 | 沈莹、于强、黄玉、尤建国、赵述祥等 | 201908- 202012 | 130 | 国防科技创新 |
3 | 新型远程信息传输传感器关键技术 | KY10500200158/J2020021 | 蓝宇 | 桑永杰、卢苇、周天放、刘爽、王春颖等 | 202006- 202112 | 200 | 国防科技创新 |
4 | 海底采矿车水下声学综合定位系统研制 | 2016YF00304102-5 | 勇俊 | 勇俊等 | 201607- 202012 | 17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5 | 极地海冰区声学特征研究与信息传输技术 | 2018YFC1405900 | 殷敬伟 | 陈文剑、郭龙祥、生雪莉、朱广平、韩笑、吴英姿、孙辉、田野、 | 201808- 212112 | 2198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6 | 含气海洋沉积物声学特性实验研究 | 12074088 | 黄益旺 | 黄益旺、Shaikh Shahabuddin等 | 202101- 202412 | 6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 | 低识别概率隐蔽水声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 61771152 | 刘凇佐 | 马璐、聂东虎、马天龙、赵云江、刘磊等 | 201801- 202112 | 6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 | 空域移变反卷积水下阵列信号处理算法及应用研究 | 61801140 | 梅继丹 | 梅继丹、师俊杰、张珂、黄天凤、石文佩等 | 201901- 202112 | 2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9 | 冰下复杂声学环境的主被动声纳弱目标探测技术 | U20A20329 | 生雪莉 | 朱广平、张宇翔、张亮、龚家元等 | 202101- 202412 | 25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 | 基于矢量水听器阵列的被动探测技术 | KY10500200139/J0720028 | 李秀坤 | 杨士莪、陈洪娟、张海刚等 | 201911- 202012 | 90 | 海装预研 |
11 | 水下探测告警系统 | 2019-JKGF-C01-1120 | 周天 | 杜伟东、陈宝伟、朱建军、沈莹、高俊奇、刘凇佐等 | 202007- 202107 | 798 | 横向合作课题 |
12 | 协同探测技术研究 | KY10500190162/J1119124 | 滕婷婷 | 孙大军、梅继丹、兰华林等 | 201901- 202004 | 125.54 | 横向合作课题 |
13 | 实验室水箱中水声测试项目设计与开发 | KY10500200088/G4820135 | 陈洪娟 | 陈洪娟、张强 | 201912- 202008 | 5 | 横向合作课题 |
14 | 北斗网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KY10500200127/J2320035 | 乔钢 | 杨德森、周锋、刘凇佐等 | 202008- 202208 | 120 | 基础加强 |
15 | 弱联通条件下水下网络定位导航 | KY10500180095/J052318002 | 孙大军 | 张居成、崔宏宇、勇俊、滕婷婷等 | 201805- 202012 | 500 | 基础加强 |
16 | 区声传播特性研究 | KY10500200022/J2320017 | 张海刚 | 张明辉、雷亚辉、朴胜春等 | 202001- 202212 | 150 | 基础加强 |
17 | 基于AIN压电薄膜的MEMS微型声压水听器 | 31512030103-6 | 陈永耀 | 陈洪娟、李秀坤、王文芝等 | 201906- 202012 | 180 | 总装预研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1 | 一种无指向性宽带大功率Janus水声换能器 | 201610865856.4 | 中国 | 桑永杰、蓝宇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2 | 深海宽带镶拼圆环换能器 | 201611074697.2 | 中国 | 周天放;蓝宇;卢苇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3 | 一种倒相式深海弯张水声换能器 | 201710417805.X | 中国 | 桑永杰、蓝宇、吴彤、丁玥文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4 | 一种指向性四边型弯张换能器 | 201710580582.9 | 中国 | 蓝宇、王秋木、李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5 | 水滴型弯张换能器 | 201810234796.5 | 中国 | 蓝宇;王越;周天放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6 | 一种超低频弯曲圆盘换能器 | 201810744800.2 | 中国 | 周天放,蓝宇,卢苇,袁经文,于亮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7 | 一种共形驱动四边型弯张换能器(发明人说委托外代理,暂未收到手续合格) | 201810570566.6 | 中国 | 蓝宇;袁经文;周天放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8 | 一种低频框架驱动式四边型弯张换能器 | 201710581011.7 | 中国 | 蓝宇;刘柯寒;王秋木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9 | 一种动磁式直线致动器 | 201910037359.9 | 中国 | 卢苇;高伟;蓝宇;周天放;张振铎 | 发明 | 合作完成-其他 |
10 | 低频指向性水声换能器(委托外代理,未收到手续合格) | 201611018768.7 | 中国 | 蓝宇;王秋木;周天放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1 | 混响水池中瞬态声源特性的测量方法 | 201811028754.2 | 中国 | 唐锐,李琪,尚大晶,于心月,张峻铭,张义明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12 | 一种水声发射换能器宽带发送响应的快速测量方法及装置 | 201811017224.8 | 中国 | 尚大晶,李琪 ,唐锐,孙俊东,孙小越,王一霖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13 | 一种驻波管矢量水听器校准低频修正方法 | 201810165057.5 | 中国 | 陈洪娟;张虎;张强;王文芝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4 | 一种仿海洋打桩声源的隐蔽水声通信方法 | 201710050293.8 | 中国 | 刘凇佐 乔钢 王梦佳 马天龙 马璐 聂东虎 孙慧嵩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5 | 一种模拟海豚哨声的伪装隐蔽水下通信装置 | 201710144518.6 | 中国 | 刘凇佐;乔钢;赵云江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6 | 一种基于数据库匹配的水声直扩信号m序列盲估计方法 | 201810085106.4 | 中国 | 马璐;樊成;乔钢;刘凇佐 | 发明 | 合作完成-其他 |
17 | 一种基于水声通信网络中利用信号强度的导航定位方法 | 201810769793.1 | 中国 | 乔钢,赵晨,周峰,刘凇佐,孙宗鑫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8 | 基于时间反转技术的OFDM-MFSK水声通信方法 | 201611029635.X | 中国 | 张友文 孙大军 刘松 吴腾飞 洪小平 李思博 王鹏 王迪雅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19 | 基于一步状态估计和协方差估计的距离野值剔除方法 | 201710204423.9 | 中国 | 韩云峰 孙大军 张居成 郑翠娥 崔宏宇 王永恒 史春昊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20 | 一种二维矢量阵阵元姿态误差校正方法 | 201710378937.6 | 中国 | 梅继丹、孙大军、朱英慧、黄天凤、马超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21 | 基于单标定位双精度差值最优化的航向误差补偿方法 | 201710605777.4 | 中国 | 孙大军、郑翠娥、崔宏宇、张居成、韩云峰、王永恒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2 | 基于单信标测距定位双精度加权融合的航向误差补偿方法 | 201710605767.0 | 中国 | 孙大军、郑翠娥、崔宏宇、张居成、韩云峰、王永恒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3 | 一种基于水下信标位置修正的单信标测距定位方法 | 201710606134.1 | 中国 | 孙大军、郑翠娥 、崔宏宇、张居成、韩云峰、王永恒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4 | 一种线谱目标的互质阵互谱测向方法 | 201910295796.0 | 中国 | 梅继丹;孙大军;石文佩;兰华林;魏秋雨;杨宛珊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25 | 一种水下滑翔机平台运动轨迹被动确定方法 | 201910294931.X | 中国 | 孙大军;张珂;梅继丹;滕婷婷;师俊杰;石文佩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6 | 一种基于宽带聚焦矩阵的阻塞阵波束形成方法 | 201710222629.4 | 中国 | 生雪莉;芦嘉;石亚莉;陈洋;苍思远;郭龙祥;陆典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7 | 一种基于信道学习的多址感知源反馈优化方法 | 201710832980.5 | 中国 | 生雪莉 苍思远 孙金涛 虞涵钧 殷敬伟 郭龙祥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8 | 一种基于多视角目标亮点特征信息融合的探测方法 | 201710832731.6 | 中国 | 陈洋 生雪莉 郭龙祥 殷敬伟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 论文或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或章节)、页 | 类型 | 类别 |
1 | Data-based fused modal scintillation index for depth classification of a moving source using a single receiver | Shi, Junjie; Sun, Dajun; Fu, Hongling; Liu, Qingyu; Zhang, Wensong | IET 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 | DEC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2 | Data-based differential matched-mode source depth estimation for a moving source | Shi, Junjie; Sun, Dajun; Liu, Qingyu; Fu, Hongling; Zhao, Chong | IET 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 | DEC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3 | Group sparse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 estimation with impulsive noise: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Arctic ice cracking noise | Tian, Ya-nan; Han, Xiao; Yin, Jing-wei; Liu, Qing-yu; Li, Lin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OCT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4 | Robust blind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n stationary noise environments | Li, Xiukun; Wang, Ji | IET COMMUNICATIONS | 17-Jan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5 | A Bioinspired Twin Inverted Multiscale Matched Filter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Underwater Moving Target in a Reverberant Environment | Sheng, Xueli; Dong, Chaoping; Guo, Longxiang; Li, Li | SENSORS | DEC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6 | Sound propagation in inhomogeneous waveguides with sound-speed profiles using the multimodal admittance method | Li, Qi; Liu, Juan; Guo, Wei | CHINESE PHYSICS B | JAN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7 | Bionic Morse Coding Mimicking Humpback Whale Song for Covert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 Bilal, Muhammad; Liu, Songzuo; Qiao, Gang; Wan, Lei; Tao, Yan | APPLIED SCIENCES-BASEL | JAN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8 | Analysis of SNR Metrics for a Typical Underwater Acoustic OFDM System | Qiao, Gang; Xiao, Yuzhu; Wan, Lei; Guo, Xiaolong; Jia, Hanbo | IEEE ACCESS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
9 | Observability Analysis in Parameters Estimation of an Uncooperative Space Target | Hou, Xianghao; Qiao, Gang | CMES-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
10 | Geoacoustic inversion of the acoustic-pressure vertical phase gradient from a single vector sensor | Shi, Junjie; Dosso, Stan E.; Sun, Dajun; Liu, Qingyu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NOV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11 | An active detection method for an underwater intruder using the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 Liu, Bing; Yin, Jingwei; Zhu, Guangping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DEC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12 |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 with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for single carri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s | Yin, Jingwei; Ge, Wei; Han, Xiao; Guo, Longxiang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FEB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13 | A spatial correlation model for broadband surface noise | Ren, Chao; Huang, Yiwang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FEB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14 | Enhanced ACFM detection performance by multi-parameter synergy analysis | Gao, Junqi; Sun, Lingsi; Zhao, Shuxiang; Shen, Ying | INSIGHT | FEB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15 | Iterative multi-channel FH-MFSK reception in mobile shallow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s | Sun, Dajun; Hong, Xiaoping; Cui, Hongyu; Liu, Lu | IET COMMUNICATIONS | 17-Mar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16 |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based on a novel multi-view meta-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 Wu, Yun; Li, Xiukun; Cao, Zhimin |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JUN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17 | Improving the resolu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image measurement by deconvolution | Sun, Dajun; Ma, Chao; Mei, Jidan; Shi, Wenpei | APPLIED ACOUSTICS | AUG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18 | Finite-Element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ound Field in a Tank with Impedance Boundaries | Li, Qi; Xing, Junhua; Tang, Rui; Zhang, Yiming |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 10-Apr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19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Optimal Relay Position for Magneto-Induc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Qiao, Gang; Muzzammil, Muhammad; Ahmed, Niaz; Ullah, Irfan | SENSORS | MAY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20 | Channel prediction based temporal multiple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fast time-varying underwater acoustic OFDM communications | Qiao, Gang; Song, Qingjun; Ma, Lu; Sun, Zongxin; Zhang, Jiarong | SIGNAL PROCESSING | OCT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21 |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Vector Sensor Line Array by Deconvolution | Sun, Dajun; Ma, Chao; Yang, T. C.; Mei, Jidan; Shi, Wenpei | 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 JUL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22 | Correction Method for Magnitude and Phase Variations in Acoustic Arrays Based on Focused Beamforming | Yuan, Weijia; Zhou, Tian; Jiajun, Shen; Du, Weidong; Wei, Bo; Wang, Tianhao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 SEPT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23 |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based underwater multi-targets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using wideband linear chirps | Yin, Jing-wei; Guo, Kun; Han, Xiao; Yu, Ge | APPLIED ACOUSTICS | DEC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24 | Equivalent Magnetic Noise Analysis for a Tunneling Magnetoresistive Magnetometer | Gao, Junqi; Wang, Jiazeng; Shen, Ying; Jiang, Zekun; Huang, Yu; Yu, Qiang |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SEPT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25 | Integrated waveform for continuous active sonar det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 Yin, Jingwei; Men, Wei; Han, Xiao; Guo, Longxiang | IET 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 | SEP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26 | Underwater localisation correction method for drifting anchor nodes with an extra floating anchor node | Zhao, Chen; Qiao, Gang; Zhou, Feng; Ahmed, Niaz | IET 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 | OCT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27 | Under-ice ambient noise in the Arctic Ocean: observations at the long-term ice station | Han, Xiao; Yin, Jingwei; Yang, Yanming; Wen, Hongtao; Guo, Longxiang |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 SEP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28 | An improved least mean square/fourth direct adaptive equalizer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s in the Arctic | Tian, Yanan; Han, Xiao; Yin, Jingwei; Chen, Hongxia; Liu, Qingyu |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 SEP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29 | Localization for mixed far-field and near-field sources utilizing improved symmetric nested array | Shen, Jiajun; Zhou, Tian; Xu, Chao; Zhang, Wanyuan; Du, Weidong |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DEC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30 | Decadal Spatiotemporal Halocline Analysis by ISAS15 Due to Influx of Major Rivers in Oceans and Discrepancies Illustrated Near the Bay of Bengal | Iqbal, Kashif; Piao, Shengchun; Zhang, Minghui | WATER | OCT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二 |
31 | A low-frequency sound power measurement technique based on the separation of near-field acoustic energy flux in a non-anechoic tank | Li, Qi; Xu, Hongzhe; Tang, Rui; Shang, Dajing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 22-Dec | SCI收录论文 | 合作完成第一 |
32 | Robust blind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n stationary noise environments | Li, Xiukun(1); Wang, Ji(2) | IET Communications | 14卷2期313-319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33 | Observability analysis in parameters estimation of an uncooperative space target | Hou, Xianghao(1); Qiao, Gang(1) | CMES -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 122卷1期175-205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34 | Sound propagation in inhomogeneous waveguides with sound-speed profiles using the multimodal admittance method | Li, Qi(1,2,3); Liu, Juan(1,2,3); Guo, Wei(1,2,3) | Chinese Physics B | 29卷1期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35 | A spatial correlation model for broadband surface noise | Ren, Chao(1,2); Huang, Yiwang(1,2)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147卷2期EL99-EL105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36 |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 with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for single carri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s | Yin, Jingwei(1); Ge, Wei(1); Han, Xiao(1); Guo, Longxiang(1)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147卷2期EL138-EL143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37 | Improving the resolu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image measurement by deconvolution | Sun, Dajun(1,2,3,4); Ma, Chao(1,2,3,4); Mei, Jidan(1,2,3,4); Shi, Wenpei(1,2,3,4) | Applied Acoustics | 165卷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38 | Iterative multi-channel FH-MFSK reception in mobile shallow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s | Sun, Dajun(1,2); Hong, Xiaoping(1,2); Cui, Hongyu(1,2); Liu, Lu(1,2) | IET Communications | 14卷5期838-845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39 | Acoustic Robust Velocity Measur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Variational Bayes Adaptive Kalman Filter | Sun, Dajun(1); Li, Xuesong(2); Cao, Zhongyi(3); Yong, Jun(4); Zhang, Dianlun(5); Zhuang, Jingwen(6) | 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 2020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40 | Enhanced ACFM detection performance by multi-parameter synergy analysis | Gao, Junqi(1,2,3); Sun, Lingsi(1,2,3); Zhao, Shuxiang(1,2,3); Shen, Ying(1,2,3) | Insigh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Condition Monitoring | 62卷2期81-85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41 | Finite-Element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ound Field in a Tank with Impedance Boundaries | Li, Qi(1,2,3); Xing, Junhua(1,2,3); Tang, Rui(1,2,3); Zhang, Yiming(1,2,3) |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 2020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42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optimal relay position for magneto-induc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Qiao, Gang(1,2,3); Muzzammil, Muhammad(1,2,3); Ahmed, Niaz(1,2,3); Ullah, Irfan(4) | Sensors (Switzerland) | 20卷9期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43 |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based on a novel multi-view meta-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 Yun, Wu(1,2,3,4); Xiukun, Li(1,3,4); Zhimin, Cao(2) |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1卷6期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44 | A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in reverber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stochastic algorithm | Liu, Bing(1,2,3); Yin, Jingwei(1,2,3); Zhu, Guangping(1,2,3); Guo, Longxiang(1,2,3) | Harbin Gongcheng Daxue Xuebao/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41卷2期277-281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45 | The Effect of Acoustic-Shell Coupling on Near-End Self-Interference Signal of In-Band Full-Duplex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Modem | Qiao, Gang(1); Zhao, Yunjiang(1); Liu, Songzuo(1); Ahmed, Niaz(1) | Proceedings of 2020 17th International Bhurban Conference on Appli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BCAST 2020 | January 2020:606-610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46 | Novel concept of bionic Morse coding for mimicry covert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 Bilal, Muhammad(1,2,3); Liu, Songzuo(1,2,3); Qiao, Gang(1,2,3); Raza, Waleed(3); Zuberi, Habib Hussain(1,2,3) | Proceedings of 2020 17th International Bhurban Conference on Appli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BCAST 2020 | January 2020:601-605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47 | Channel prediction based temporal multiple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fast time-varying underwater acoustic OFDM communications | Qiao, Gang(1,2,3); Song, Qingjun(1,2,3); Ma, Lu(1,2,3); Sun, Zongxin(1,2,3); Zhang, Jiarong(4) | Signal Processing | October 2020:175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48 |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based underwater multi-targets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using wideband linear chirps | Yin, Jing-wei(1,2,3); Guo, Kun(1,2,3); Han, Xiao(1,2,3); Yu, Ge(1,2,3) | Applied Acoustics | December 2020:169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49 | Improved GM-PHD filtering algorithm for multi-target tracking in sonar images | Zhou, Tian(1,2,3); Zhang, Lihong(1,2,3); Du, Weidong(1,2,3); Han, Tingting(1,2,3) | Harbin Gongcheng Daxue Xuebao/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41卷5期691-697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50 | Roust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method with high accuracy for single vector sensor | Liu, Aifei(1,2,3); Yang, Desen(1,2,3); Shi, Shengguo(1,2,3); Li, Sichun(1,2,3); Li, Ying(3) | Shengxue Xuebao/Acta Acustica | 45卷4期466-474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51 | Application of deconvolved beamforming technology in underwater acoustic array signal processing | Sun, Dajun(1,2,3); Ma, Chao(1,2,3); Mei, Jidan(1,2,3); Yang, Wanshan(1,2,3); Wei, Qiuyu(1,2,3) | Harbin Gongcheng Daxue Xuebao/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41卷6期860-869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52 | A low-frequency sound power measurement technique based on the separation of near-field acoustic energy flux in a non-anechoic tank | Li, Qi(1,2,3); Xu, Hongzhe(1,2,3); Tang, Rui(1,2,3); Shang, Dajing(1,2,3)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 22-Dec-20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53 | Correction Method for Magnitude and Phase Variations in Acoustic Arrays Based on Focused Beamforming | Yuan, Weijia(1); Zhou, Tian(1,2); Jiajun, Shen(1); Du, Weidong(1); Wei, Bo(1); Wang, Tianhao(1)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 69卷9期6058-6069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54 | Equivalent Magnetic Noise Analysis for a Tunneling Magnetoresistive Magnetometer | Gao, Junqi(1,3,4); Wang, Jiazeng(1,3,4); Shen, Ying(1,3,4); Jiang, Zekun(1,3,4); Huang, Yu(2); Yu, Qiang(1,5) |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41卷9期1400-1403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55 | Underwater localisation correction method for drifting anchor nodes with an extra floating anchor node | Zhao, Chen(1,2,3); Qiao, Gang(1,2,3); Zhou, Feng(1,2,3); Ahmed, Niaz(1,2,3) | IET 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 | 14卷10期1494-1501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56 | The estimation of the time-delay difference for the binary hydrophone by the stochastic resonance | Xia, Zhi(1,2,3); Li, Qi(1,2,3); Tang, Rui(1,2,3) | Shengxue Xuebao/Acta Acustica | 45卷5期646-654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57 | Integrated waveform for continuous active sonar det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 Yin, Jingwei(1,2,3); Men, Wei(1,2,3); Han, Xiao(1,2,3); Guo, Longxiang(1,2,3) | IET 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 | 14卷9期1382-1390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58 | Localization for mixed far-field and near-field sources utilizing improved symmetric nested array | Shen, Jiajun(1,2,3); Zhou, Tian(1,2,3); Xu, Chao(1,2,3); Zhang, Wanyuan(1,2,3); Du, Weidong(1,2,3) |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 Review Journal | Dec-20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一 |
59 | Block sparsity based chirp transform for modeling marine mammal whistle calls | Cang, Siyuan(1,2,3); Sheng, Xueli(1,2,3); Yu, Jinglei(1,2,3); Li, Songhai(4); Yin, Jingwei(1,2,3)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Sensor Array and Multichannel Signal Processing Workshop | Jun-20 | EI收录 | 合作完成第二 |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成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L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 仪器设备名称 | 自制或 改装 |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限100字以内) | 研究成果 |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
1 | 耦合腔实验装置 | 自制 | 采用声学脉冲测试技术,利用先进的水声换能器及其配套测试设备,在有限空间中完成水听器测试项目,更加适合于教学使用。该装置稳定可靠、技术先进,、小巧便携、易于操作,更适于初学者使用和教学应用。 | 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各种深水海洋仪器设备。另外,随着我国海军的发展,各种装备如大深度潜艇、深水鱼雷越来越多,工作深度越来越深。这些深水仪器和装备都配备耐高静水压水下声学系统,获得在深水下的性能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实际环境条件下进行测试。为了保证这些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首先需要解决可在高静水压下工作的标准水听器灵敏度的精确校准问题。耦合腔相关实验是水声工程专业培养水声换能器声学计量基本技能的基础实验课程,可直接为工程技术服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声学计量仪器设备认知实验,了解声学计量常用的耦合腔等专用装置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其用途,通过水声换能器的耦合腔校准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水声换能器耦合器互易法校准原理及实施方法。 | 2022年计划推广至海军潜艇学院。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
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 数量 |
国内会议论文数 | 2篇 |
国际会议论文数 | 6篇 |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 2篇 |
省部委奖数 | 4项 |
其它奖数 | 3项 |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三)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 http://uaeetc.hrbeu.edu.cn/ | |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 7259人次 | |
信息化资源总量 | 28.1Gb | |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 6.7Gb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4项 | |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 姓名 | 孟宇 |
移动电话 | 13766834688 | |
电子邮箱 | mengyu@hrbeu.edu.cn |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 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 物理组 |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 0人次 |
2. 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参加人数 | 时间 | 类型 |
1 | 2020海洋信息国际论坛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杨德森 | 1000 | 4月10-11日 | 全球性 |
2 | 中巴海洋信息研讨会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乔钢、沙菲克 | 200 | 12月12日-13日 | 双边性 |
3 | 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论坛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殷敬伟 | 8000 | 11月28日-29日 | 双边性 |
4 | 2020水声技术高峰论坛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乔钢 | 150 | 8月8日-9日 | 全国性 |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 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大会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1 | Research Program and Applica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乔钢 | IBCAST国际会议 | 1月14日 -18日 |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
2 | 极地声学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 | 殷敬伟 | 2020年中科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暨声学研究所2020年第三次学术交流会 | 3月28日-29日 | 网络会议 |
3 | Polar acoustic det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殷敬伟 | Harbin, China, International Forum of Ocean Information 2020 | 4月10日-11日 | 网络会议 |
4 | 水下信息技术 | 杨德森 | 航天航空航海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 | 11月2日-4日 | 四川成都 |
5 | 极地声学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 | 殷敬伟 | 第二届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论坛 | 11月27日-29日 | 哈尔滨及线上 |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 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 竞赛名称 | 竞赛级别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 | 国家级 | 1200 | 刘铁 | 副教授 | 10月17日-18日 | 1 |
2 | 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省级 | 129 | 张淑娟 | 实验师 | 10月8日-11日 | 3 |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 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 活动开展内容 | 时间 | 参加人数 | 活动报道网址 |
1 | “走近水声”主题开放日 | 1月15日 | 50 | 无 |
6. 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10850人次 |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
伤 | 亡 | |
√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一)示六、审核意见
(一)示范中心负责人意见
示范中心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示范中心主任: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二)学校评估意见
经评审,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本年度考核,学校将重点支持示范中心建设,并提供经费、人力资源、实验场所、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 所在学校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